社團歷史
社友來稿
成果集錦
留言板
贊助我們

天文社之於我

作者 / 許正憲(物理 23 級,第 50 屆教學)

編輯 / 何梓華

天文社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

不只是與天文相關的書籍與儀器豐富,在學長姐的帶領與協助之下,對於自身學習的幫助莫大,更特別的是由歷屆的儀器長所開設的「架訓班」aka「架」設望遠鏡特「訓」「班」

在我的高中,一個年級只有四個班,全校的人數相當的少,學術性質的社團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在這當中,有些社團在傳承上也顯得相當辛苦。在我畢業的時候,校內並沒有天文社或相關的學術性組織,因此我並沒有多少機會能接觸天文相關的知識。當時校內有一支望遠鏡,但因為校內鮮少有天文相關的活動,我並沒有多少機會能見到它,而我也對它沒有太多印象。當時的我雖然對於天文有興趣,但對這個領域的認知大多都止於對於名詞的印象。因此,我認為在一所學校中,能組織以天文為中心並長久經營的學術性社團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進入大學之後,為了給自己一些時間適應嶄新的生活,我在第二個學期才加入天文社。但並沒有因為較晚入社而難以融入環境,並且在我入社後的第一個活動(寒訓)中,我觀察到作為幹部的學長姐們各司其職,表現出他們對於這個社團的積極與熱忱:在大多數人還在睡覺或參加活動的時候,負責處理食物的幹部便先抽身離開,準備為大家調理美味的餐點(能在偏遠的山上享受到現做美食的機會絕對是可遇不可求);在主要活動結束後,負責教導儀器的幹部也樂於將儀器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後輩。

當時寒訓下的星空(credit:徐總)

當時寒訓下的星空(credit:徐總)

每逢週二與週三,在社上分別會有深入探討天文物理的讀書會以及講解天文知識的社課或是工作坊。每一次的參與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不曾想過宇宙中存在著那麼多有趣的物理現象,而許多的物理現象之間又有著緊密的關聯,例如在互相環繞的系統中,我們可能會觀察到一顆看似壽命短且還活躍著的天體,伴隨著一顆看似壽命長卻處於演化後期的天體,這樣看似充滿矛盾的組合可以用這兩顆天體的交互作用來解釋;而我也不曾想過網路上看起來美美的天文攝影照片必須經過拍攝目標物、平場、偏壓和暗電流的影像後,再以軟體進行多次的修正才能完成,而其中的每一項過程都有著不一樣的原理與技巧。

在天氣晴朗的晚上,偶爾會在社團的臉書社團中發現儀器長發出要開設臨時架訓班的資訊。對於以前沒多少機會接觸天文領域的我來說,看見一箱箱的零件逐漸組裝成一台完整的望遠鏡是十分壯觀的過程。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觀察與實作之後,我發現望遠鏡遠比我所想的還要有趣且深奧。

除了課程與活動之外,社窩(aka社團辦公室)亦是社團中相當吸引人的一個特色,在社窩中有相當可觀的天文領域藏書,也有部分社友當年研究的內容,更有記錄整個社團從古至今的重要歷史資料。但最讓我喜愛的是社窩所帶來的氛圍,在社窩中,我覺得自己更能夠靜下心來從事想做的事情,其中也包含睡覺,在一躺下之後,當自己再次有意識時,便是被已經設好的鬧鈴聲叫醒。對我而言,在社窩享受舒適的睡眠絕對是大學難忘的回憶之一。

在清大天文社中,我感受到一個溫暖、知性且舒適的環境,對於我的成長也有許多的幫助。同時我也發現到身邊有眾多的人和我一起將這個學術性質的社團延續下去,希望以後能看到社團更加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