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丘政倫副研究員:「邊學邊玩,我的天文路」
目前任職於國家太空中心飛行控制(現為衛星元件)組,丘政倫學長是天文社第 31 屆的社長,操辦過物理營、天文營、30周年社慶以及若干活動,也「復興」過天文社,帶領的社員將原本被貶到小社窩的天文社,一步步升級到大社窩。
五十年後更茁壯!清大天文社近況速覽
相對於天文人所癡迷的宇宙,五十年光陰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然而五十年來,科技快速發展、網路逐步普及、社會氛圍轉變,身處於其中的人們幾乎無法自外於種種改變。
清華天文社五十年憶事——創社指導老師的話
我在 1971 年來台灣清華大學任訪問教授,講我的專長:「天文物理的星球演化」有好幾位同學來向我說這些是比較理論的東西,能否可以有一些比較實際的計劃可以做。
專訪創社學姊陳昱寧:從磨製望遠鏡到投入矽谷產業
本文由第五十屆社長傅喻(人社 22)訪談第一屆創社重要成員陳昱寧學姊(物理 74),還原五十年前天文社自物理系萌生的契機。本文後半部記錄學姊畢業後赴美留學闖蕩矽谷的心路歷程,以學姊的故事作為時代的寫照,帶來跨世代的分享。
Recollection on the Mirror-Grinding Days: The Founding of the Astronomy Club
By now it has been 50 years since we started the effort of building telescopes. It was early March 1971, 丘宏義教授 initiated t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o encourage students not only to think, but also to do with their hands. He enlisted 徐魁森 (Phys71B) to ask around for volunteers. After a brief conversation with him outside the study hall in the Physics Building (dubbed K-room), four of us (沈采蘋, 陳昱寧, 葉迎春, 鄧延璋) from Phys74B joined the project.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effort were two graduate students: 黃銘爵 and 蔡民雄 (Phys69B), the latter designed the electrical controls of the telescope.
當年我們一起追哈雷的日子
人生在世,數十寒暑,與浩瀚星辰的演化時間尺度相比擬,實難以用剎那來形容。在有生之年能親身見識宇宙的壯麗景致與變化,還真是要一點運氣與福氣。以我們所身處的太陽系而言,成員之一的彗星正是符合上述所言。
專訪秦一男教授:「所謂興趣,就是問自己:『你到底想幹嘛?』」
在我們寄出邀約後,秦一男老師大方地答應這次的訪談。訪談當日,老師打開師大科教樓的大門,領我們穿過一眾來自各地的地科好手,這些高中生們正在接受如火如荼的培訓,準備前往國外替台灣添上數枚金光,秦一男老師是負責培訓這些棟樑的教頭。我們來到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老師精神抖擻地和我們聊幾句後,「就用你們自然的方法問吧!」直搗黃龍地開始進行訪談。
專訪賴詩萍教授:「先別急著擔心」-勇於嘗試的豁達心態
清大天文所的賴詩萍教授是天文社第二十一屆社長,曾帶領天文社幹部們舉辦過一次天文營及大大小小的觀星活動,目前致力於研究恆星形成。這天下午,我們前往天文所拜訪賴教授,在天文所的休息室裡與教授進行了下午約會。
專訪丘政倫副研究員:「邊學邊玩,我的天文路」
目前任職於國家太空中心飛行控制(現為衛星元件)組,丘政倫學長是天文社第 31 屆的社長,操辦過物理營、天文營、30周年社慶以及若干活動,也「復興」過天文社,帶領的社員將原本被貶到小社窩的天文社,一步步升級到大社窩。
五十年後更茁壯!清大天文社近況速覽
相對於天文人所癡迷的宇宙,五十年光陰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然而五十年來,科技快速發展、網路逐步普及、社會氛圍轉變,身處於其中的人們幾乎無法自外於種種改變。
清華天文社五十年憶事——創社指導老師的話
我在 1971 年來台灣清華大學任訪問教授,講我的專長:「天文物理的星球演化」有好幾位同學來向我說這些是比較理論的東西,能否可以有一些比較實際的計劃可以做。
專訪創社學姊陳昱寧:從磨製望遠鏡到投入矽谷產業
本文由第五十屆社長傅喻(人社 22)訪談第一屆創社重要成員陳昱寧學姊(物理 74),還原五十年前天文社自物理系萌生的契機。本文後半部記錄學姊畢業後赴美留學闖蕩矽谷的心路歷程,以學姊的故事作為時代的寫照,帶來跨世代的分享。
Recollection on the Mirror-Grinding Days: The Founding of the Astronomy Club
By now it has been 50 years since we started the effort of building telescopes. It was early March 1971, 丘宏義教授 initiated t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o encourage students not only to think, but also to do with their hands. He enlisted 徐魁森 (Phys71B) to ask around for volunteers. After a brief conversation with him outside the study hall in the Physics Building (dubbed K-room), four of us (沈采蘋, 陳昱寧, 葉迎春, 鄧延璋) from Phys74B joined the project.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effort were two graduate students: 黃銘爵 and 蔡民雄 (Phys69B), the latter designed the electrical controls of the telescope.
當年我們一起追哈雷的日子
人生在世,數十寒暑,與浩瀚星辰的演化時間尺度相比擬,實難以用剎那來形容。在有生之年能親身見識宇宙的壯麗景致與變化,還真是要一點運氣與福氣。以我們所身處的太陽系而言,成員之一的彗星正是符合上述所言。
專訪秦一男教授:「所謂興趣,就是問自己:『你到底想幹嘛?』」
在我們寄出邀約後,秦一男老師大方地答應這次的訪談。訪談當日,老師打開師大科教樓的大門,領我們穿過一眾來自各地的地科好手,這些高中生們正在接受如火如荼的培訓,準備前往國外替台灣添上數枚金光,秦一男老師是負責培訓這些棟樑的教頭。我們來到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老師精神抖擻地和我們聊幾句後,「就用你們自然的方法問吧!」直搗黃龍地開始進行訪談。
專訪賴詩萍教授:「先別急著擔心」-勇於嘗試的豁達心態
清大天文所的賴詩萍教授是天文社第二十一屆社長,曾帶領天文社幹部們舉辦過一次天文營及大大小小的觀星活動,目前致力於研究恆星形成。這天下午,我們前往天文所拜訪賴教授,在天文所的休息室裡與教授進行了下午約會。
專訪丘政倫副研究員:「邊學邊玩,我的天文路」
目前任職於國家太空中心飛行控制(現為衛星元件)組,丘政倫學長是天文社第 31 屆的社長,操辦過物理營、天文營、30周年社慶以及若干活動,也「復興」過天文社,帶領的社員將原本被貶到小社窩的天文社,一步步升級到大社窩。
五十年後更茁壯!清大天文社近況速覽
相對於天文人所癡迷的宇宙,五十年光陰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然而五十年來,科技快速發展、網路逐步普及、社會氛圍轉變,身處於其中的人們幾乎無法自外於種種改變。
動手做 要有中國的科學自信!
用腦想 培育蒼穹的浩瀚心胸!
歲月如白駒過隙,倏然即逝,今年終於來到了我們清大天文社創立的 50 週年,我們將於臺灣時間 11/27(六)擴大舉辦 50 週年社慶,並與美國連線同步視訊,在此敬邀各位海內外的社友們回來共襄盛舉,一同歡慶這值得紀念的一刻。
社慶報名
安排社友短講、文物展覽、攝影作品、紀念品販售、社窩參觀、茶點。
(以上規劃將視疫情滾動調整)
詳細辦理規劃將於11月中前以電子郵件寄送。
任何問題請聯絡天文社信箱:nthu.astro@gmail.com